調五事

    我們修習靜坐的先決條件,在天台小止觀中,告訴我們有二十五方便,而當中調五事便是其中的五方便,也是當年天台祖師,針對當時俢禪的行者,於參禪止觀中,所歸納出來的要件。智者大師更將這調五事,列在小止觀中一個重要環節。而調五事中,重要的是在這個〝調〞字,佛說俢行就像調琴一樣,弦太緊,容易斷掉,弦太鬆,彈不出聲,要調至恰到好處方可。因此這個調,就有調和的意思,只是為調整這念心,不使之過無不及,讓修行者調適到能突破個人的瓶頸,有利於個人的用功。

所謂調五事:
〈一〉調飲食:民以食為天,一切眾生都依飲食而正生命,飲食的多寡及性質,因個人需求和體質而異。吃多而飽,氣脈不易通暢,坐念難安易昏沉。吃少而餓,體虛而氣弱,精神難貫注,多妄想易散亂。吃食有個原則,要能吃素且清淡,也要適量易消化,不吃煎、炒、炸的東西,避免辛辣和冰冷的食物。兩個口訣,早上吃得好,中午吃得飽,晚上不吃也很好。早上吃得飽,中午吃得好,晚上吃得少(晚上藥石者)。
〈二〉調睡眠:適時的睡覺,也就是足眠。睡得過少,上坐容易打瞌睡,心念不易集中,難進入軌道。睡得夠多,易失正念而放逸,荒廢道業。所以說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為地獄五條根。貪睡不好,非但助長貪念,容易放逸而妨礙正念,想精進用功俢行,睡覺的量也要慢慢的減少。睡前一定要讓身體放鬆,起床才會輕鬆。
 〈三〉調身體:調身可分三部分,坐前、坐中、坐後。坐前,在打坐之前,身體就要保持輕鬆,言行舉止要平和,動作大小關係著氣息的粗細,不因要去靜坐或趕著去禪修,匆忙的處理周遭事物,急著去搭車趕行程,這都是坐前的壞相。坐中,從頭到盤腿整個身體,每個環節都要放鬆。頭靠衣領,鼻垂下對著肚臍,兩眼低眉開三分,稍收下顎,舌抵上齶,兩肩自然平放,手結法界定印,腰桿輕鬆打直,不要硬挺,兩腿單或雙跏趺坐,散盤皆可。坐後,先從腳指,腳脖子,小腿,腰、肩、頸、眼、頭,慢慢依序搖動,隨著靜坐的心境,要輕、鬆、柔、和,方緩緩起身站立行走。
〈四〉調息:"息"字拆開,就是自心。所以息和心是二而不二,息的當下即是心,常說眼觀鼻,鼻觀心,可不要誤認眼真能觀心,只是藉著息,觀呼吸出入的點,息自然氣沉丹田。剛開始要注意,呼吸從快而慢而緩,從粗而細而微,從澀而順而滑,自然會感覺到舒暢、平穩、安靜。
〈五〉調心:前面的調和,都是心的作用,尤其是身跟息,三者有著相關作用,前者若調得好,都是調心最佳的助緣。心面對問題,就是昏沉和散亂,不要太昏暗,也不好閉眼,頭易低垂而現「沉」的相狀。太煥散紛亂,便會心猿意馬,妄想紛飛,而現「浮」的相狀。這昏散二相常是一來一往的,借著調息,繫著鼻、丹田、手的定點,或低眉目光三尺處,逐漸的拉近昏散的距離。心也不能太急,急容易使氣向上衝,而胸會悶,氣感覺停滯不通,不舒服易生病,須懂得放寬放輕鬆,便會調和。若太寬也不對,輕鬆變輕浮,放鬆成放逸,應輕搖著頭,擦擦臉,搓搓手,搖動身體,讓身心端正起來,從新如法調和,便會漸入佳境,綿綿密密,點而線,線而面,當中的輕安愉悅,就像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直心道場 的頭像
    直心道場

    直心道場

    直心道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