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宗十三祖 印光大師

印光大師(1862─1940)清朝咸豐十一年,諱聖量,別號常慚愧僧。農曆十二月十二日出生於陝西省郃陽縣(今日的合陽縣)陳村人,俗姓趙,名紹伊,字子任,父親趙秉綱,母為張氏,幼時隨兄熟讀儒書,頗以孔孟聖學自任。受韓愈、歐陽修闢佛思想之影響,而批判佛教。後數年因病所困,始悟前非,洗心革面,由儒歸佛。(公元1881年)清光緒七年辛巳歲,師二十一歲,即投終南山五台蓮華洞寺,禮道純和尚剃度出家。次年光緒八年(1882)於陝西興安雙溪寺,受具足戒印海定律師座下。大師出胎六月,即有眼疾,雖然漸好,目力卻也有所損。因大師善於書寫,在受戒期間凡所有寫法事宜,悉令代作。由於寫字過多,目發紅如血灌,幸大師讀龍舒淨土文,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,因此目病而悟身為苦本,即於閒暇時專持佛號。夜時待大眾睡後,復起坐稱念佛名,即寫字時心亦不離佛,故仍能勉強書寫。及寫事竟而目亦全癒,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議。而自行化他,一以淨土為歸,即造端於斯也。

光緒十二年(1886)二十六歲時,聽聞紅螺山資福寺,為專修淨土道場,而辭師前往。翌年正月,暫告假朝五臺山,朝聖結束仍回資福,歷任上客堂香燈、寮元等職事。三年之中,除念佛正行外,兼讀誦大乘經典。由是深入經藏,妙契佛心,解行並重。年三十(光緒十六年庚寅)轉居北京龍泉寺,任行堂。三十一歲(光緒十七年辛卯)住圓廣寺。

越二年,光緒十九年(1893)時,應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邀請,入都請藏之緣,而安單寺之藏經樓。其後,往浙江居普陀山法雨寺廿餘年,朝夕唯閱藏念佛,不求名聞利養。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夏,寺眾一再堅請講經,辭不獲已,乃為講彌陀便蒙鈔一座。結束後即於珠寶殿側兩度閉關,為期六年,而解行倍加精進。師出家三十餘年,韜光養晦,拒絕外緣,不喜與人往來,亦不願人知其名字,晝夜唯彌陀是念,以期證念佛三昧。

民國元年(1912)師年五十有二,高鶴年居士,求得大師文稿數篇,刊於上海佛學叢報,署名「常慚愧僧」,名震遐邇。人雖不知為誰,而文字般若,已足引發讀者善根。民國六年(五十七歲)徐蔚如居士,得與其友三書,印行流通,題曰:印光法師信稿。七年(五十八歲),搜得師文二十餘篇,印於北京,題曰:印光法師文鈔。期間復有增益,先後鉛鑄於商務印書館,木刻於揚州藏經院。又十一至十五年間,屢次接連增廣,復於中華書局印行,題曰:增廣印光法師文鈔。

民國七年(1918)為募印「安士全書」而常至上海,苦乏安居之所。真達法師於民十一年,翻造太平寺時,為師特闢淨室一間,從此來滬,遂駐錫太平寺。而力護法門諸君子,如南京魏梅蓀、西安王幼農、維揚王慧常、江西許止淨、嘉興范古農、滬上馮夢華、施省之、王一亭、聞蘭亭、朱子橋、屈文六、黃涵之、關絅之等諸居士,或因私人問道,或因社會慈善,有所咨詢,亦時蒞太平,向師請益。各方投函請益者甚眾,師皆慈悲攝受。陸續刻印善書、佛經,印行淨土經論近百種,印量達數十萬冊,並廣泛贈送與各界人士。師之耳提面命,開導學人,本諸經論,流自肺腑;不離因果,不涉虛文。應折伏者,禪宿儒魁,或遭呵斥;即達官顯宦,絕無假借。應攝受者,後生末學,未嘗拒卻;縱農夫僕婦,亦與優容。一種平懷,三根普利;情無適莫,唯理是依。但念時當叔季,世風日下,非提倡因果報應,不足以挽頹風而正人心;人根陋劣,非實行信願念佛,決不能了生死而出輪迴。故不拘貴賤賢愚,男女老幼,凡有請益,必以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因果報應,生死輪迴之實事實理,諄諄啟迪,今人深生憬悟,以立為人處世之根基;進以真為生死,發菩提心,信願念佛,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,教人切實奉行,以作超凡入聖之捷徑。雖深通宗教,從不談玄說妙,必使人人皆知而能行,聞者悉皆當下受益。

 大師之護教衛法,功難不可思議。其最重要者,若前次歐戰時,政府有移德僑駐普陀之議;師恐有礙大眾清修,特函囑陳錫周居士,轉託要人疏通,其事遂寢。民十一年(六十二歲),江蘇義務教育期成會會長等,呈准省府借寺廟作校舍;定海知事陶在東,函師挽救。師即函請王幼農、魏梅蓀二居士設法,並令妙蓮和尚奔走,遂蒙當局明令保護。十六年(六十七歲),政局初更,寺產毫無保障,幾伏滅教之禍,而普陀首當其衝;由師捨命力爭,始得苟延殘喘。及某君長內政,數提廟產興學之議,竟致舉國緇素,驚惶無措;幸師與諦老在申,得集熱心護法諸居士計議,先疏通某君,次派代表請願,而議未實行。逮某君將退,又頒驅僧奪產條例,期次第剝奪,以達滅教目的;幸條例公布,某即交卸。得趙次隴部長接篆,師特函呈設法,遂無形取銷。繼囑焦易堂居士等,鼎力斡旋,始將條例修正,僧侶得以苟安。二十二、三年(七十三、四歲),安徽阜陽古剎資福寺,唐尉遲敬德造供三佛存焉,全寺為學校占據;山西五臺碧山寺廣濟茅篷,橫遭卮運,兩皆涉訟官廳。當道偏聽一面之辭,二寺幾將廢滅。各得師一函,忽轉視聽;廣濟因此立定真正十方,永遠安心辦道之基礎;資福亦從茲保全,漸次中興。二十四年(七十五歲),全國教育會議,某教廳長,提議全國寺產作教育基金,全國寺廟改為學校。議決,呈請內政部、大學院備案。報端揭載,群為震驚。時由佛教會理事長圓瑛法師,及常務理事大悲、明道諸師,關、黃、屈等諸居士,同至報國叩關請示。師以衛教相勉,及示辦法。返滬開會,公舉代表,入都請願。仗師光照,教難解除。江西廟產,自二十二至二十五(七十六歲)四年之內,發生三次大風波,幾有滅盡無遺之勢。雖由德森歷年呼籲,力竭聲嘶;中國佛教會,亦多次設法;終得師之慈光加被,感動諸大護法,群起營救,一一達到美滿結果,仍保安全。此其犖犖大者。其他小節,於一函或數言之下,消除劫難,解釋禍胎,則隨時隨處,所在有之,不勝枚舉。非師之道德,足以上感龍天,下孚群情,烏能至此。

民國十五年(1926年)六十六歲,蘇州靈嚴山寺真達和尚,為了重振道場風規,特請印光大師訂立規章,大師為其訂立五條規約,使靈巖山寺奠定淨土道場的基礎。此後印光大師又於南京創建法雲寺放生念佛道場,興辦佛教慈幼院,組織監獄感化會以及從事賑災救濟等慈善公益事業。

民國十九年(1930年)大師七十歲,二月前住蘇州,於報國寺掩關念佛,課餘則修訂編輯普陀、清涼、峨眉、九華等四大名山《山志》。閉關前曾囑託明道法師創立弘化社,弘化社最初創立於上海常德路的覺苑內,後遷至蘇州報國寺,王一亭、關絅之、黃涵之等居士參與協助,由於弘化社的成立,使佛經、善書的印製、傳播和流通更為順暢。掩關期間,靈巖山妙真和尚叩關請示,將靈巖山寺立為十方專修淨業道場,大師即為之定下有關規約章程。

民國二十六年冬(1937年)抗戰爆發,師七十七歲,因時勢所逼,應靈嚴山寺監院妙真和尚之請,移錫靈巖山寺安居,持續弘揚淨土法門。

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農曆十月底,大師於關中略示微疾,委任妙真和尚擔當住持的職務。大師畢生堅守「不當住持,不收徒眾,不登大座」之三大原則。操守弘毅,弘揚淨土,化導眾生,感化甚廣,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。至農曆十一月初四凌晨,印光大師向妙真和尚與身邊弟子作最後囑咐與告誡,印光大師告訴妙真和尚:「維持道場、弘揚淨土,勿學大派頭!」,同時也語重心長地告誡眾弟子:「大家要念佛、要發願,要生西方!」。此後,大師面向西方端身正坐,等待阿彌陀佛前來接引,在大眾的念佛聲中安詳往生,世壽八十,僧臘六十。荼毘後,得五色舍利花及舍利珠無數。

徐文霨居士在跋文中云:「印光法師,駐錫普陀法雨寺之藏經樓,世罕知者。甲寅歲,高鶴年居士,攫師文稿數篇,印入佛學叢報。霨受而讀之,合掌歡喜,歎未曾有。大法凌夷,於今為極。不圖當世尚有具正知見者如我師者。續佛慧命,於是乎在。師之文,蓋無一語無來歷。深入顯出,妙契時機。誠末法中應病良藥也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直心道場 的頭像
    直心道場

    直心道場

    直心道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