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淨土宗三祖 承遠大師(西元712-802)
承遠大師,不詳其所出。開始學法於成都唐公,隨後親近資川(四川資陽縣)詵公。然後又到荊州,學教習法於玉泉寺 的真公。真公令師居住衡山教化眾生,人從其教化者數以萬計。初始居住山西南側巖石之下,若人供養飲食則食用,沒有人布施,則食用土泥草木而已;僅粗衣陋服蔽體。法緣極為殊勝,南極海裔,北自幽都,來求法的人不絕於途。來到此巖谷時,看見羸弱的身形,污垢的面貌,躬行背負薪柴,都懷疑是僕人或侍從而輕蔑之,不知此乃承遠大師也。凡所教化的眾生,皆先建立中道觀,再教之以權巧方便,為讓所教化的行者,能夠早日成就道業,始開示專修念佛法門。書字塗寫於巷道,刻在溪谷岩石上,精勤不懈的誘導勉勵大家念佛。信眾都背負衣布,砍伐木頭拾取石塊,堆積在岩洞旁,供養建設道場,大師不拒絕也不營求。等到寺宇都建築完善後,道場取名曰「彌陀寺」。營造之剩餘食物,都布施給飢餓和疾病的人。
唐德宗貞元十八年(西元802年),七月十九日,大師世緣已盡,示寂於寺,時年九十一歲。先前有位沙門釋法照的僧人,居住廬山修行,在靜坐入定中,到了安樂國,看見有位衣著粗陋侍奉佛旁的人。佛告曰:「此衡山承遠也。」出定後便生起仰慕之心,即前往衡山求見承遠大師,從此親近而執弟子禮,於其座下而學習佛法,並且到處弘揚淨土法門。
法照大師於唐朝代宗皇帝時,奉詔入京,封為國師,常在代宗前讚嘆其師有至高德行,念佛精進苦修行道,很難徵詔來到京城。皇帝於是遙向南面衡山頂禮,賜號其居處曰「般舟道場」唐朝大學士柳宗元為承遠大師撰寫碑文,製碑立石於寺門之右側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